浅谈智能大厦保安监控系统

摘要: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智能大厦保安系统的作用、组成以及实花,并提出了设计、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智能大厦保安监控系统的概念
1.1保安监控系统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一批批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智能大厦拔地而起。
  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大厦的安全,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智能保安系统的设置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钱、财物、人身安全的保护是一方面,而对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大量的重要文件、数据,更需要保护。
  在一个智能化大厦内,不仅对外部人员要防范,对内部人员也需要加强管理;对某些重要的地点、物品,以及重要的人物也需要特殊的保护。因此,对现代化的大厦,需要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
1.2保安监控系统的等级
1.2.1确定防护等级
(1)相关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一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74一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根据上述规范,结合安全防范的风险状况和工程实际情况,从而综合确定安全系统达到的防护等级。 (2)安全技防系统的种类
周界报警系统; 
玻璃破碎报警装置组成的大厦外墙的警戒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图像复核系统); 
入侵移动探测报警系统; 
音频监听系统(声音复核系统); 
强光照明系统; 
(3)安全防范等级及主要配置(按四级划分)
 
A.四级防护安全防范系统
营业场所(指银行)的门、窗应设开关式报警装置(如门磁开关); 
设置手动或脚踏式紧急报警装置和联动警铃; 
报警信号应送保安值班室及附近公安机关。
B.三级防护安全防范系统
与四级防范系统装置相同; 
设置空间立体防范系统:设空间(室内与走廊)入侵探测器; 
中心控制设备具有监昕复核(录音)功能,记录报警发生的时间、士也点; 
对营业室、主通道设电视监控 
报警系统与公安报警台联网。 
C.二级防护安全防范系统
与三级防范系统装置相同; 
电视监控设备具有自动、手动切换功能,多画面显示功能; 
对于实行柜员制的营业场所,应设一对一的摄录像装置; 
密码控制由专人操作报警系统的启停、布防、撤防、旁路、复位等; 
控制中心设备具有有线、无线及其互转换功能,保证报警信号准确且送往有关接警部门; 
有条件的营业场所设人口控制系统,实行信息卡出入(门禁系统)。 
D.一级防护安全防范系统
所选探测器应有两种及以上不同探测技术组成的入侵探测系统; 
营业场所营业期长时录像。遇突发事件时,应自动启动照明、录音、录像;统); 
设出入口控制系统,通过信息卡对主要分区的人员分级、分档管理; 
中央控制室应能在接受报警信号同时立即识别部位、,性质(抢劫、盗窃、火灾、故障等),且在屏幕上显示、打印、记录、存储报警时间、地点、性质及处置预案; 
其余与二级防范系统相同。 
1.2.2保安监控系统的层次
(1)外部入侵保护:此部分是预防外部无关人员侵入,需相应设置周界、门窗、通道、出入口等的报警、复核等处置措施,防罪犯于区域之外。
(2)区域保护:此道防线是探测非法入侵此区域者,把信息送往监控中心,中心作出处理。
(3)目标保护:这道防线是对特定目标的保护,如保险柜及重要房间。
2 保安系统的结构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再不仅仅是加锁、站岗、放哨等的传统防范设施。锁无论怎么坚固总可以被打开,精神抖擞的哨兵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在今天,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即4C技术)制造出智能防盗保安系统,各子系统独立发挥其功能,同时子系统间又集成为一个防范统二体,从而确保大厦的安全,营造一个极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1出入口控制
2.1.1 控制原理所谓的出入口控制就是对出人口的管理,该系统控制各类人员的出人以及他们在相关区域的行动,通常被称作门禁系统。其控制的原理是:按照人的活动范围,预先制作出各种层次的卡,或预定密码。在相关的大门出入口、金库门、档案室门、电梯门等处安装磁卡识别器或密码键盘,用户持有效卡或密码方能通过或进入。由读卡机阅读卡片密码,经解码后送控制器判断,如符合,门锁被开启,否则报警。
2.1.2 持卡方式的特点
(1)卡的密码可随时从系统中取消,不怕丢失,不怕带走。
(2)卡的密码带有时间性,可预先设定有效时段。
(3)持卡人在所有出入口的活动都被计算机记录在案,可随时打印、分析。
(4)节省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控制室就可以控制全部出入口。这样,不仅提高效益,节省人力,也避免了人为的失误、提高了保安效果。
2.1.3 门禁系统的种类
  有光学卡、磁矩阵卡、磁码卡、条码卡、红外线卡、铁码卡、感应式卡,以及生物辨别系统,如指纹机、掌纹机、视网膜辨识机、声音辨识机等等。从接触卡到非接触卡,从l00mm到几千mm的感应卡均被广泛采用。
  上述各种卡对应着各种门禁机,门禁机主要有联网型和非联网型(独立型)。有单门门禁机,也有双门及四门、八门的门禁机。这使得门禁的应用非常灵活。配合门禁机还有门磁开关和按钮等。  若干门禁机与门禁系统的从门控制器与主门控制器相连。门禁机和门控制器内部由计算机控制,门禁机所需电源常为DC12V,由门控制器提供,一般在控制器附近都设有电源AC220V50Hz/DC12V。
2.1.4 门禁系统设置部位
  对于综合性智能大厦而言,设置部位大致有:各重要办公室、金库、银行营业室、中央控制室、各通信、弱电机房等。
2.2 防盗报警系统
2.2.1 防盗报警器的作用防盗报警系统就是用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地点布防,在探测到非法入侵者时,信号传输到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显示地址,有关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根据情况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防盗报警系统除上述报警功能外,尚有联动功能。诸如:开启报警现场灯光(含红外灯)、联动音视频矩阵控制器、开启报警现场摄像机进行严视,电视矩阵控制器一系列联控:使监视器显示图像、录像机录像、多媒体控制器自动或人工操作等等这一切都可对报警现场进行声音、图像等进行复核,从而确定报警的性质(非法入侵、火灾、故障等),以采取有效措施。
2.2.2 防盗报警系统的构成
  智能建筑的防盗报警系统,负责建筑内各个点、线、面和区域的侦测任务。它一般由探测器、区域控制器和报警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1)探测器
  探测器负责探测人员的非法入侵,有异常情况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向区域报警器发送信息。
  开关:开关是基本、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探测器。常用的有:微动开关、磁簧开关两种。线路连接分常开、常闭二种。开关的闭合或开断,使电路导通启动警报。
  光束遮断式探测器:目前用得较多得是红外对射式,它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当罪犯跨越门窗或其它防护区时,遮断红外光而弓|发报警。为确保此类探测器的准确需配置频率和相位鉴别电路。
  热感式红外探测器:也称被动式立体红外线探测器。它是利用人体温度来进行探测的。众所周知,任何物体,因表面温度不同,会发出强弱不等的红外线,即辐射出的红外线波长不同。人体所辐射波长约10μm,这一特性被用来制造热感式红外探测器。其中焦电式具有最佳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故目前用得较普遍。其上设有7~15问n波长的带通滤波器。以屏蔽非人体红外波,确保报警准确。
  微波物体移动探测器:利用微波设备对移动物体(含人)发射和反射频差的多谱勒效应,即可探测出人的入侵。
  超声波物体移动探测器:与微波移动探测器类似,但波长有差别,超声波频率常在20KHz以上。
  侦光式移动探测器:必须在有光线的环境中才能使用,其原理是利用二个光电池组成差动探测装置,能探测出周围光线的微量变化。[Page]
  玻璃破碎探测器:它是利用压电式拾音器,装在面对玻璃面的位置,它对玻璃高频声有效检测、报警,已广泛用于门窗防护上。
  还有其它一些类型探测器,此处从略。
(2)区域报警器
  通常一台区域报警器能容纳8个回路的输入信号,经处理,信号送往电视监控系统的视频矩阵切换控制器,以实现联动控制。在一般的系统中,区域报警器≤8台,即≤64个回路,当多于64个回路时,需改用微机控制的报警系统。
(3)报警控制中心
  报警控制中心,通常和电视监控中心合设。其功能是通过控制键盘查看系统工作情况,突发事件的报警可在监视屏上自动弹出报警部位,并记录时间和地址。目前,部份产品在中心设报警输入卡,容量为128路/块,根据需要可增高至2048个点。报警插入卡与C C T V控制器的连接是RS232口。
2.3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在保安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电视监控系统。它使管理人员在控制室便能看到大厦内外重要地点情况,给保安系统提供视觉效果,为消防、楼内各机电设备的运行及人员活动提供了监视手段。
2.3.1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基本结构
  依功能基本结构可分为:摄像、传输、控制和显示与记录四部分。
(1)摄像机
  摄像机是监视系统的重要部件。而大量采用电荷稠合式CCD(charge一cowpled device)摄像机。摄像机色彩有黑白与彩色之分。根据用途和经济状况选取其一。摄像机的靶面大小用1/3、1/2、2/3寸来表示。在选镜头时要注意配合二者的尺寸。
  摄像机有PAL、NTSCK和SECAM三大制式,中国选用PAL制式。选取摄像机时,还需考虑照度要求,如需要可选取红外灯饰。
(2)镜头
  设计中镜头的选择同摄像机的选择是同等重要的。选择镜头的依据是观察的视野和亮度变化的范围,同时兼顾CCD摄像机的尺寸,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视野决定用定焦距还是变焦距的镜头,定焦距取多大焦距,变焦距选择什么范围,亮度的变化决定是否使用自动光圈镜头。
清晰度:是镜头的重要指标。想成像清晰,则分辩率要高,即在单位长度上能分辨的黑白条纹数大,一般用公式求得:
N=180/h
N—-镜头分辨率(对线/厘米)
h—-画幅格式的高度(厘米)
通常1/2″画幅4.8×6.4(mm2)N=38对线/mm h=4.8mm
1/3″画幅3.6×4.8(mm2)N=50对线/mm h=3.6mm
镜头的尺寸:目前有1、2/3、1/2、1/3和1/4寸等。一般镜头与摄像机同尺寸或镜头尺寸大于摄像机尺寸。
焦距:镜头的焦距和摄像机靶面大小决定了视角。靶面(摄像机靶面)一定,焦距短,则视野大,焦距大,则视野小。用w·h分别表示CCD靶面的宽度、高度,f为镜头的焦距,那么可求得视角值。
Qh=2tan-l(w/2f)(0)水平视角
Qv=2tan-l(h/2f)(0)垂直视角
光通量F:光通量指示光线入镜头的多少,是焦距与通光孔径的比值F=f/φF光通量(无量纲);f一焦距(mm);φ—-通光孔径(mm),镜头规格中常标注最大F值,如6m m/F1.4,此镜头通光孔径为4.29mm。光线变化较大场合(如室外)需自动光圈镜头。
  总之影响摄像效果的有六大因素:被摄物尺寸、被摄物细尺寸、被摄物与摄像机镜头的距离、摄像镜头的焦距、光学接收器的尺寸(靶尺寸)、镜头及摄像系统的分辨率。设计中要综合考虑。
(3)信号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传输方式有一般同轴电缆、平衡对电缆、电缆电视同轴电缆、光缆、电话线等,国产SYV-75-2~75一33-2的波阻抗为750,电容不大于76PF/m,30MHz时的衰减不大于0.86dB/m。
  控制信号的传输:控制中心要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一般都通过设备解调器进行。常用的控制方式有:通信编码的控制方式和同轴视控。前者是把控制信号串行编码:用单根线路传送多路控制信号。其控制距离可达1km,如中间加放大处理,可达10km以上,如利用光缆,则距离会更远。后种方式即同轴视频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是视频和控制信号复用一条同轴电缆。此种方式也有二种办法,其一,是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50Hz~4MHz)不同的主页率范围,然后与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输,到现场再把它们分解开(解调)。其二,是利用视频信号场消隐期间传送控制信号。目前使用第一种。
(4)显示与记录
  此类设备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及视频处理设备,这些设备都安装于控制室内。目前监视系统专用录像机用普通带l80分钟可录如,最长可达960h。除了长时外,录像机还需遥控功能,能用控制信号操作录像机。
(5)视频切换器
  视频切换器的使用,可用少量监视器看多个监视点,目前设备有几路输入,1路输出,还有几路输入,m路输出,这极大地提高了监视器的效率。
  还有多画面分割器二在一台监视器上同时可观看多路监视信号,此技术在控制中心也被普遍采用。
2.4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保安功能
  一般的智能大厦地下室均设有停车场,对停车场进行自动化管理是必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功能大致有:出、人口控制、泊车位导向、摄录车辆外形、特征、牌号、记时收费。其中车牌影像识别系统具有保安功能,它可防止偷车事件发生。当用户人场取票或使用月票、储值票时,电脑会通过人口处的摄像机,将车型、车牌号码的彩像记录,同时也记录下该入场票或月票、储值票的编号。当用户离场付费或验票时,电脑会自动将该车编号票证持有者拥有的车辆的车牌、车型等与在入场时留下的录像的车牌、车型等同时显示在显示屏和闭路电视监视器上,工作人员确认后,自动开启闸门放行,同时这些图像存入计算机硬盘备查。
2.5 电梯控制系统的保安功能
  对于高层或超高层,电梯控制系统的保安管理显得重要。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全大厦的安全。
  保安功能:电梯楼层控制系统。大厦的电梯根据需要设置时段管理,如下班后某些电梯停止运行,而另一些电梯按需要运行。在运行的电梯中并非各层都停,而是根据持有有效卡所前往的楼层停,这部分电梯设有智慧卡读卡器,经读卡器识别有效卡,电梯送达相关楼层。无有效卡者,电梯不予开门,这便有效的控制了楼层人员的活动空间。从而确保大厦安全。
2.6 巡更管理系统
  智能大厦根据需要设置巡更管理系统。其作用是保安人员定点定时前往巡视,把“巡视到位”信号送回保安中心,以示巡更路途平安无事,若“巡视到位,,信号未按时按点返回,则巡视途中即有突发事件发生,保安中心将据此采取措施。
  巡更系统就是将巡更开关安装在指定的巡更点上。通常设置门禁机来满足巡更的要求。

3 智能大厦保安系统的具体实施
  保安系统的实施,首先应根据相关规范及大厦功能要求确定安全防范等级,在此基础上,布置安防系统现场设施,确定规模、选型、安装调试、15f丁。
3.1 门禁系统
3.1.1 门禁机(读卡器)的设置
  根据需要在门外设置(含房间、楼梯间、通道等)距地1.2~1.3m选型一般为感应卡式,根据重要性可选指纹型或瞌孔型门禁机,可双面门禁,也可单面门禁(室内设出门按钮)。
3.12 从控制器
  门禁机和门禁主机的连接设备,根据需要从控制器可连一、二、四、八个门禁机。从控制器电源设备选定:AC220V50Hz/DC12V,l-5A。
3.1.3 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安装于中央控制室。其中包含各种控制扩展板,遥控程序设置器,机上显示板,数据存储转移模块等。
3.1.4 巡更系统读卡器
  读卡器(读头)就是门禁机(巡更开关)。此部分可纳入门禁系统一并设置。
3.1.5 电梯门禁系统
  前已述及,在部分电梯设置读卡器,持有效卡可前往相关楼层。
3.1.6 特别说明
(1)智能大厦可实行-卡通门禁管理,还可进入-卡通消费系统。
(2)门禁系统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开启相应的门。可利用火灾联控装置来完成此功能。
3.2 防盗报警系统
3.2.1 各种探测器的设置
  根据需要把防盗双鉴探测器、被动红外束射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各种开关等布置于大厦出入口、楼梯间、电梯厅、需要防护的门窗、重要办公室、重要机房等场所。按照不同的布设环境选择不同报警器和安装方式(如壁挂、吸顶)。[Page]
3.2.2 声音复核装置的设置
  在需要声音复核的场所设置微型监听器(电子监听器),一般采取壁挂方式距地2m左右,监听器与音频矩阵箱间线路多为二芯屏蔽对绞线,如RVVP2×0.5mm2。在控制中心设有音频矩阵箱,该箱与视频切换/控制主机间采用RS485接口,采用对绞线RVVP2× 0.5mm2连接。
3.2.3 报警控制中心设置
  在小容量系统(路数≤64):通常按分区设置八路报警接口箱,八台箱使回路可达64个。报警头与报警接口箱间,通常为3芯屏蔽线,RVVP3× 0.5mm2。报警接口箱与视频切换/控制主机间采用RS-485串行接口,对绞线RVVP2×0.5mm2。
当系统≥64回路时,有两种解决方案:
其一:选择大容量系统,该系统配置128路报警输入卡,系统容纳8~16台报警输入卡,则容量可达2048路报警。如还不够,可多系统组合。
其二:采用门禁/报警管理系统。系统参数:持卡人数65000;门禁机16320;报警防区(路数)130560;报警输出130560;本地打印机225台;报警状态屏1020个;且支持计算机间加密传输技术……。各设备间连接方式为RS-232/RS一485接口,对绞屏蔽线RVVP2×0.5mm2。
3.3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设置
3.3.1 摄像机的设置
  根据不同环境选定不同摄像机以及不同的安装方式,如摄像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镜头配置的选择,焦距多大范围,自动调焦、光圈、聚焦是手动调节,固定焦距,摄像和镜头尺寸的配合,是否设置云台,安装方式的确定,是否选择球型、半球型摄像机(尺寸的确定),在大厅和电梯轿厢内选择广角镜头,摄像机防护罩的选取、照明灯具的选取等都随功能的不同而异。
  摄像机(含镜头)的控制:由控制器解码器完成。解码器因功能不同而种类很多,但都是在接收矩阵主机传来的信号后去遥控云台,镜头和辅助设备的动作。解码器与矩阵/控制主机间的连接有二种方式:“C’,型(同轴控制)和“D型”(对绞线控制)。前面已述及,同轴控制“C?quot;因设备造价高昂而应用较少。对绞线控制“D型”,即RS485方式可控距离达3km。且这种方式可用于光纤、微波以及其它传送方式。
  特别提示:保安监控系统的线路因现场设备安装位置一般是在走廊、大厅和房间的上部,有的紧贴吊顶,而且同轴电缆和对绞线也较便宜L运行管理独立,所以一般不宜与大厦综合布线电缆合用。当然其它数据、图像的传输就另当别论了。
3.3.2 中央控制室的设置
  为了保安工作的方便,一般中央控制室随保卫部门设于大厦首层。其设备主要包括:视频矩阵切换/控制主机,报警接口箱,音频矩阵箱,字符发生器,录像机,主控键盘,副控键盘,音视频监视设备,多媒体终端以及电源设备等。
  视频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目前有各种输入/输出规格,如8×2,8×4,16×6,96×8,还有视频96人/8出,音频96入/8出一64路报警8控制键盘等。特大型系统有视频4096入/4096出一报警2048路,32台键盘的切换/控制主机。在设计和安装实施中,根据需要留有余量,设置规模,选定设备。
  视频主控制器根据报警系统输入信号,完成云台控制,摄像机移动控制,灯光控制,镜头的控制,以及联动音视频监视器、录像机等等。门禁系统通过网关接人主机形成防盗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三合一的集成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一声、图并茂的信息传播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性相结合的技术,使智能大厦的保安系统智能化,从而确保大厦的安全。
  上述设备有机结合,一般将音视频监视器设于“电视墙”,其余集中设于控制台上。控制室的面积由系统规模确定,电源可靠,能温湿度控制,地面设防静电活动地板。

智能大厦视频监控方案

一、背景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楼宇的概念也逐步为成为人们选择办公场所和衡量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生活在智能化楼宇中,不仅可以快速的交换信息数据,可以开展电子商务,以取得更多的商机,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控制灯光,调节空调系统,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智能化的网络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保安人员可通过计算机随时监控大楼内的现场环境。传统监控系统与之不能相比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家庭内部的监控图像,通过网络摄像机传输到Internet上,使个人用户通过授权也能监控到家中的情况。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北京盛达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智能大厦中的最好体现,真正发挥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平台的优势,适合大楼安全监控和个人家居监控的不同要求。 
二、概述 
  随着各种新型安保观念的引入,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及居民小区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或报警系统。建立和不断完善安防系统,对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预防和制止犯罪、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网络通讯技术及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安防行业能够采用最新的产品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视频图像,为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及联网报警系统提供高效可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另外,宽带技术与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三、用户需求 
* 智能大厦网络监控系统要能够对各主要出、入口、大厅、大堂、电梯轿箱、主要通道、商务场所等场所的情况进行监控
* 对大楼内部各进出通道的往来人员、以及各公共场所人员的日常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
* 需要将各场所的录像资料保存以备将来的查询
* 与大厦的消防、广播、防盗子系统进行有机的连接,以达到报警联动,防范各种突发意外灾害的目的
* 停车场的监控管理,能够清晰辨别车牌号 
四、系统功能 
* 对视频服务器、镜头等设备分组管理 
* 用户资料、控制权限等资料集中管理
* 多画面显示/全屏显示,支持摄像机、预置位轮巡 
* 用户可根据优先级别(0-255等级)控制摄像机、云台动作 
* 图像移动侦测报警、录像 
* 可通过电子地图查找设备、还具有放大、缩小、跳转等功能 
* 支持自动、手动录像,屏幕抓拍 
* 支持远程报警、报警策略及联动控制 
五、系统特点 
  与传统的闭路电视和数字监控系统相比,北京盛达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 完全网络化监控
 让您在任何可以接入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的需求;
* 网络化存储
 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远程的录像存储及录像查询和回放;
* 图像质量
 系统所采用的自适应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设备,图像清晰可达Full D1、实时性好,根据网络情况,传输速率可以在1-25帧/秒间自适应调整;
* 方便使用、操作管理简单
 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直接通过WEB方式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管理;
* 安全控制管理
 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图像监视选择权,对镜头的焦距、倍数和光圈进行控制,还有云台的转动,以及实现报警和安全策略、可实现电子地图控制,实现联动报警功能;
* 用户的分组权限管理
 可对监控管理者进行分组和权限控制,实现高效的管理;
* 安全可靠
 利用网络安全技术使信息更安全、可靠,支持网络VPN 隧道的加密数据传输,使得视频图像在远程监控时更加安全;
* 组网方便
 根据网络带宽视频流可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在现有的任何网络中完成各种监控功能;
* 可扩展
 能够持续平滑升级和扩展,降低对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和其他管理控制兼容。
六、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化建筑的关系

一、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情况
   
   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中兴建新式大型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因此,这些设备都需分别设有独立的传输线路,将分散设置在建筑内的设备相连,组成各自独立的集中监控系统,这种线路一般称为专业布线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基本采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科技水平较低,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量很多,平均长度也长,不但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不利于施工和维护。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高层房屋建筑服务功能的增加和客观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已经是能满足需要。为此,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推出综合布线系统,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系统逐步引入我国。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种新型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公共建筑不断建成,尤其是作为信息化社会象征之一的智能化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 智能化建筑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智能化建筑具有多门学科融合集成的综合特点,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外对它的定义有各种描述和不同理解,尚无统一的确切概念和标准,应该说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智能大厦”,从实际工程分析,这一名词定义不太确切,因为高楼大厦不一定需要高度智能化,相反,不是高层建筑却需要高度智能化,例如航空港、火车站、江海客货运港区和智能化居住小区等房屋建筑。目前所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智能化,其程度也是深浅不一,没有统一标准,且智能化本身的内容是随着人们的要求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延伸拓宽的。我国有关部门已在文件中明确称为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建筑,其名称较确切,含义也较广泛,与我国具体情况是相适应的。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这3个自动化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FA和SA等均放在BA中,MA已包含在CA内,通常只采用“3A”的提法,为此,建议今后应以“3A”智能化建筑提法为宜。
   
   三、 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多种高新科技之大成,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极为广泛,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因此,不应将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否则是容易错误理解。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内和其它设施一样,都是附属于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建筑的主人或用户服务。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但要看到它们是不同类和工程性质的建设项目。它们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其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 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过程时,既不完全看建筑物的体积是否高大巍峨和造型是否新型壮观,也不会看装修是否宏伟华丽和设备是否配备齐全,主要是看综合布线系统配线能力,如设备配置是否成套,技术功能是否完善,网络分布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优良,这些都是决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因为智能化建筑能否为用户更好地服务,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智能化效能,它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在一定的条件下纳入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各种设施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灵活性和管理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够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化建筑中如没有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施和设备因无信息传输媒质连接而无法相互联系、正常运行,智能化也难以实现,这时智能化建筑是一幢只有空壳躯体的、实用价值不高的土木建筑,也就不能称为智能化建筑。在建筑物中只有配备了综合布线系统时,才有实现智能化的可能性,这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内容。
   
   3、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大都在几十年以上,甚至近百年。因此,目前在规划和设计新的建筑时,应考虑如何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满足客观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建的高层或重要的智能化建筑,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今后发展等各种因素,积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对于近期不拟设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应在工程中考虑今后设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可能性,在主要部位、通道或路由等关键地方,适当预留房间(或空间)、洞孔和线槽,以便今后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时,避免打洞孔或拆卸地板及吊顶等装置,有利于扩建和改建。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分布于智能化建筑中,必然会有相互融合的需要,同时又可能发生彼此矛盾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则、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与负责建筑工程等有关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协调,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推广新墙材与建筑节能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推广建筑节能是以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的采暖能耗为基础,于1986年(JGJ26—86)首次确定30%的节能概念,至1995年新部标(JGJ26—95)将节能标准提高到50%,随着《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出台,国内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启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的推广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企业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被限制使用和发展;有的新型墙体材料不能按照墙改政策享受各种优惠待遇;有的节能建筑竣工验收后不能或不能全部享受墙改专项基金的返还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衔接不够科学,与执行政策密切相关的新型墙体材料定义过时等。由于当时定义新型墙体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烧砖取土破坏耕地,保护农田,鼓励利用各种工业废渣替代黏土制砖。因此,在新型墙体材料定义中,体现不出与建筑节能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之间的工作联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所以,需要对相关政策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定义赋予完整的概念,以指导工作。 
一、定义新墙材与建筑节能的原则及意义 
    最初定义新型墙体材料时,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一个概念性的试点、示范工程阶段。建筑物的墙体基本上都是由单一的墙体材料组成,品种少、规格单一,技术含量也不高。当时只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标准设计采用和施工规程施工,都能基本满足建筑物的要求。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实施,新型节能建筑结构体系层出不穷,成规模、上档次的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应运而生;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等等,这些变化在给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创造巨大生产和应用空间的同时,也对其科研、生产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管理理念,顺应市场潮流,向着复合材料、复合结构、复合墙体、轻质高强、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方向发展。凡是符合建造节能、利废、节约资源建筑物的墙体材料,都应列入“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墙体改革范围。
否则,应将其列入另册,限制和禁止发展。如何在此框架下,使新定义的界定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且便于操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杜绝鱼龙混杂。目前,一些用新型墙体材料定义归类为新型墙体材料的不合格产品,冠以新型墙体材料的头衔,挤进新型墙体材料市场,享受着国家墙改和税收优惠政策。这里讲的不合格产品分为三类,一类是其产品既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无地方标准,只能套用相近似的其它标准,缺少一些必要的检测数据和指标(如:工业废渣碳化砖等);另一类虽有国标或行业生产标准,但却没有建筑设计标准及相关配套的施工规程(如:蒸压灰砂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等);还有虽有生产标准,但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如:蒸养灰砂砖等)。上述新型墙体材料根本不能被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内外墙体所采用,又何谈新型呢。 
    2.统一技术标准。新型墙体材料的相关标准衔接不尽科学合理。例如,有的产品依据国标或行业标准检测合格,但按照国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使用该产品砌筑的砌体却是不合格砌体。《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对一些合格产品的使用制定了限制条件。还有一些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产品,由于原材料及配合比有了较大的变动,只能套用与之相近的标准参照执行,但产品的内在性能和质量却与之有较大差异,这也是造成砌体不合格的原因之一。墙体综合判定指标应是制定新墙材标准的基础。 
    3.利于墙体改革。建筑节能标准已经执行多年,实践证明,仅靠单一材料实现50%%或65%%的节能目标是困难的,也是不经济的。因此,选用新型墙体材料时,必须要考虑墙体材料的综合性能,即在保证砌体耐久性、稳定性的前提下与何种材料搭配使用最合理、最经济、最安全。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复合墙体的概念,也是事关墙体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能够组成合格墙体的墙体材料才能称为新型墙体材料。 
    4.鼓励技术创新。
一些具有创意的新型节能建筑结构体系,在材料的应用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墙体材料选用模式。它们基本上是采用多种建筑材料的组合体,若将墙体的材料分开看,哪一种材料都有不足之处,但经过科学合理的复合、搭配,使各种材料自身的优势汇集一体,墙体的综合使用功能满足了建筑物的要求。这些,应成为墙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新型墙体材料的判定标准与分类 
    众所周知,由墙体材料组成的墙体,大致可分为砖砌体结构、块砌体结构、板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几大类。同类结构又分实心和空心墙体;承重和非承重墙体等等。不论哪一类墙体都应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建筑物的物理性能要求,同时还要符合节能、利废、节约资源的原则。所以,首先应判定新型墙体材料必须是合格的墙体材料;其次还应判定新型墙体材料符合墙体的综合性能要求。只有通过合格墙体检验的材料才能被称为新型墙体材料,这个结果是国家制定鼓励发展政策的依据,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选择相对成熟的墙体(建筑体系),列入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目录,并附带一些限定条件,如对孔洞率和容重等指标的要求。凡是满足目录中墙体综合性能要求的合格墙体材料,都应判定为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 
三、新型墙体材料定义的运用方法探讨 
    前面讲到对新型墙体材料定义的原则,最终应落实在“国家鼓励、支持建造节能、利废、节约资源的建筑物”上。宏观定义是指一栋建筑物的建筑结构体系,与其对应的是建筑物的墙体。具体讲是指建筑物主体的围护结构——内外墙体。墙体材料与建筑物和建筑结构体系本是一个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在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建筑结构体系或建筑物围护结构——内外墙体的总体框架下,各级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存量,筛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建筑结构体系,出台实施办法和配套优惠政策,完善各项行政和技术法规。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建立市场、管理市场上,对符合目录中鼓励、支持发展的体系或墙体综合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要给以政策上的扶持和经济上的支持,为企业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引导墙材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法则搞好配套科研、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对列入限制发展目录的体系或墙体,不得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列入禁止发展目录的体系或墙体,应当坚决禁止。
对有禁不止者,当给以相应的处罚。 
     例如,按照现有的新型墙体材料定义标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建筑,都被列为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并享受免收墙改资金的优惠政策。但如果按照国家资源节约的新国策,就应将其列入限制发展目录,不得享受优惠政策。因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石灰石)等主要原材料组成。作为胶凝材料的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和黏土以及大量的煤炭等高品质能源;在混凝土生产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石灰石块,二者所消耗石灰石资源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烧砖所用黏土资源的经济价值。再者,墙体、框架基本都是实心的,混凝土比重大、用量多,既浪费了原材料,又增加了建筑物的荷重,加大了基础处理和施工费用。可以看出,此种结构体系不是最经济的,如果采取对该类建筑结构进行技术改进,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墙体的孔洞率等措施,在实现混凝土减量化的目标后,就应列入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墙体(建筑体系)目录。 
    因此,重新定义新型墙体材料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工作,用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法则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引领墙材企业步入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正确把握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并使之充分落到实处,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聚氨酯在建筑节能中作用简介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建筑节能中,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核心问题往往是保温材料及配套技术体系的选用。聚氨酯作为高效保温材料,其实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多年来,所有电冰箱都采用聚氨酯作保温,其高效是经过验证和有目共睹的。

      聚氨酯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业内的相关专家。 降低建筑能耗的呼唤 经过十多年积极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效,但与每年全国城乡新增建筑面积16-19亿平方米的规模和进程相比,与发达国家取得的显著成绩相比,严重滞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能正在持续快速上升,其所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不断增大,专家预计将从目前的27%上升到2020年的35%左右。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得到扭转,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而现在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技术、材料、产品严重不足,专家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差,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相对滞后,难以形成主流产品与技术;达到节能性能的墙体、保温材料供应严重不足,且品种单一。
目前如保温材料,只有聚苯乙烯、岩棉等几个品种,如果北方和过渡地区城市新建住宅都按节能标准建造,则年需求为4000万立方米;由于信息扩散不力,能够决定市场需求的开发商、业主等投资主体并不了解建筑节能的相关信息,难以进行投资决策。所以建设部等相关部门一再强调要推进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尤其要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以及门窗,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和高效节能窗技术,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

      基于这种国情,专家们认为聚氨酯作为高效隔热材料在我国实现第三部建筑节能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国外发达国家最新的聚氨酯于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也值得我们借鉴。选用聚氨酯作为墙体隔热材料除了考虑到它突出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外,主要还在于它能够节约能源。硬质聚氨酯泡沫带来的额外费用将会由供暖和制冷费用的大幅度减少而大幅度抵消。此外,能源的节省也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而减轻温室效应,较薄的保温层也可增加建筑物内部可用面积,这对地价越来越昂贵的城市有特别的吸引力。 发达国家担纲主角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根据所用的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在建筑保温中大都用的是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从世界范围来说其应用相当广泛。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住宅建筑能耗均有不同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实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其它保温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建筑保温领域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聚氨酯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性能,所以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墙体、天花板、地板、门窗的保温隔热。在德国,硬质聚氨酯泡沫属于保温性能最好的WLG025和WLG030隔热产品组,不同厚度的聚氨酯板材可以满足德国最新生效的节能法令对建筑物不同部分的U值(传热系数W/K平方米)提出的要求。在日本,聚氨酯保温板一般通过两种方案应用于建筑物的高效隔热中。一种是与石膏板、透湿防水层、通气层、外壁一起形成墙体结构,另一种是利用聚氨酯现场喷涂的优点作建筑物内保温,目前日本大约有300家公司在聚氨酯隔热协会的监管下开展这项施工工作。
中国发展方兴未艾 在我国,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已经用于冷库、冰箱、航空、石油、汽车等行业,但真正将其用在住宅建筑外墙外保温上的还很少,目前我国开展这一研究的机构和企业也不多,而研究出的值得推广的技术体系也寥寥无几。专家们预测,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聚氨酯也将在建筑领域“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