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防监控发展行业应用特色

    现代安防监控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先进的安防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在不同行业形成了特色应用。

    数字化
    自数字监控的典型产品代表——硬盘录像机(DVR)开始,数字化监控的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数字硬盘录像机今天业已向智能数字监控主机发展。

    网络化
    网络数字音视频服务器(DVS)、IP摄像机、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NVR)等,这些产品都是和网络应用紧密相关的,前端数字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传输和后端应用的网络化,越来越多的系统强调网络应用,系统的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布防区域和设备扩展的地域和数量界限。

    集成化
    过去也曾看到由不同厂家提供的防盗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基本的联动,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融合集成得如此之好,集成平台软件通过串口、总线、网络等接口及软件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各种产品融合集成在一起。

    智能化
    复杂灵活的报警联动策略、智能视频分析、图像模式识别、图像运动侦测都是智能化发展的体现。

    标准化
    视频压缩处理一般都遵循MPEG2、MPEG4、H.264等标准规范,音频压缩处理一般都遵循G711、G723.1等标准规范,云镜控制也有知名品牌厂家标准协议,更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不同厂家的产品互联互通。

    流媒体监控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采用流技术,即把连续的影象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在网络上实施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和播放。经过压缩、复合后的多媒体数据,需要采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进行可靠的实时传输。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是用流式传输,把多媒体信息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终端连续地实时传送。这种流式传输系统的多媒体信息数据经特定压缩方式被解析成压缩包,由流媒体服务器向用户终端顺序或实时传送,用户只需经过几秒的启动延时便可进行观看。

    在大型的联网监控系统中,往往需要采用流媒体传输、流媒体分发技术,来实现分布式的网络监控应用,避免并发流量产生的网络瓶颈。流媒体监控技术通过多项流媒体技术完成联网视频监控应用,通过有效的流媒体网管达到网络的合理利用,为大规模视频联网监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智能家居家庭布线实战技术分析

    智能家居布线连接方法
    从稳定性角度,星型连接最稳定可靠,总线连接次之,电力线载波连接再次之、红外连接(IR)再次之、无线(RF)连接最差。传统的安防系统都是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因此也是最可靠的。总线连接虽然也需要布线,但在点数较多时,数量上比星型的连接要少,其可靠行一般可以接受。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连接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相邻的家庭之间的干扰问题,从技术角度电力线载波可以采用隔离等技术来解决互相之间的干扰问题,无线方式要低成本地解决互相之间的干扰相对困难,一般只有采用跳频技术才可以真正解决,再加上无线还有供电问题,因此无线在家庭智能中应是一种次选方案,尤其是安防系统。

    从市场角度来看问题。家庭智能有三块市场:新建的住宅小区市场、个人家装市场、旧房改造市场。新建住宅区一般以小区为单位,要求联网报警、信息互动。小区在建设中实现智能化对布线的要求不应以布线是否复杂为首要,而以可靠性为第一要求。一个小区整个实现智能化,哪怕是有一个问题,都是乘以户数的问题总量。在小区中实现家庭智能一般不宜实现得太复杂,不然验收和维护都将是大的问题。因此在小区中实现智能化应以星型连接为主。个人家装市场要求比较个性化的家庭智能功能,但没有联网的要求。由于个人家装一般是由装修公司来主推,能够实现的销售都比较高,因此对家庭内部的功能要求一般也较多,实现的点数也相应较多。这时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还有扩展性的要求,由于这时布线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家装市场应尽量采用星型和总线两种方式。旧房改造市场一般对布线的要求以尽量少地布线为首要。这时星型和总线两种布线方式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旧房改造市场中电力线载波和无线应是主要的连接方式。

    做为一个实际的家庭智能化系统,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各种布线方式可以混合使用的方案。例如安防尽量采用星型连接方式,同时也可以用总线的方式或者无线的方式做为补充。电力线载波很难用于安防探头的连接方式,因为无法解决停电时的信号传输问题。星型连接还是信息综合布线的最佳解决方案。灯光和除了信息类家电以外的电器如空调、电饭煲等的控制可以采用总线、电力线、无线或红外等方式。

    智能家居综合布线参考标准
    智能家居综合布线也要参照综合布线标准进行设计,但它的结构相对简单。智能家居布线主要参考标准为家居布线标准(TIA/EIA570-A)。TIA/EIA570-A草议的要求主要是给订出新一代的家居电讯布线给与现今及将来的电讯服务。标准主要提出有关布线的新等级,并建立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及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话音,数据,影像,视频,多媒体,家居自动系统,环境管理,保安,音频,电视,探头,警报及对讲机等服务。标准主要规划于新建筑、新增加设备、一住宅及建筑群等。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实施以四个功能模块实施为主,包括高速数据网络模块、电话语音系统模块、有线电视网模块、音响模块。智能家居布线系统具有的优点是为家庭服务,能够集中管理家庭服务的各种功能应用;支持视频、语音、数据及监控信号传输;高带宽、高速率;灵活性及高可靠性;兼容性及开放性;易于管理;适应网络目前及将来的发展;整齐美观。它可带来较大的效益,包括提高住宅的竞争力;投资小,见效快;住宅小区初期的安装费用降低;智能小区的管理及运行费用降低;更舒适的环境和更现代化的生活。

模拟监控向IP监控过渡的助推器

    编码器其实并不是在技术上实现模拟视频与IP视频衔接的利器。投资保护,节约预算为两代监控技术搭起了一座桥,也为网络带来了和谐。

    基于IP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多重优势。图像质量就是一大改进。网络更具可扩展性且运行起来更便宜。而且,电脑化意味着用户可以实现系统自动化进行事件管理和智能视频输出。但是,现在说这一技术已经淘汰模拟CCTV监视系统还为时过早。安装者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替换所有模拟制式的设备。也就是说要处理掉现有模拟摄像头,已经铺设的同轴电缆,录像系统和管理系统。这样就有必要引入全新的以太网电缆架构,它不仅无实质性的破坏,而且所带的IP兼容性存储硬件和管理系统都适合IP或网络视频。

    在很多情况下,它会造成金钱与时间的损耗,而购买了模拟系统的人肯定不希望自己购买的设备付诸东流,特别是在预计多达4千万监控摄像头的数量中,还有95%仍使用模拟制式。模拟技术正被IP视频快速替代,据IMS的研究表明,其年增长速度达到了30%。所以除了少量技术问题外,没有理由不将这两个架构实现合理整合。在大多数安装实例中,最有价值的服务是合理利用客户的现有网络,将其模拟设备转换成IP视频监控。而视频编码器就是完成这一转换的关键。编码器有助于将模拟网络转换成IP格式,可以对现有摄像头和同轴电缆的投资进行合理利用。

    怎样转换?
    IP视频通过改进管理提高图片质量并降低运营成本。它还提供了一个不会过时的平台,使得客户的网络能满足百万像素和HD时代的要求。

    视频编码器将模拟摄像头的信号转换成数字视频流,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压缩标准,如M-JPEG,MPEG-4或H.264。这个视频流与网络摄像头标准一致,可以全部整合到网络视频系统中。编码器可以包含视频移动检测,篡改警告和视频分析等内置功能。

    市场上编码器种类繁多。最常见的视频编码器是一个与模拟摄像头有单一连接或多重连接的独立版本。独立编码器应该紧靠着模拟摄像头安装,因为模拟信号完整性,传输距离越远,对数据转换的影响越大。

    视频编码器使得网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网络顿时有了更多的扩展选择。在新的模拟转IP系统中,添加新摄像头然后围绕摄像头开展部署将成为较为直接的工作。这也使得设备安装与系统管理更为简便。

    旧的模拟CCTV/数字录像系统缺乏灵活性,而编码器在开放的具有互操作性的标准上成就了多种可能性。客户不一定了解所有技术细节,但是他们会欣赏视频编码器节约带宽和存储成本的特点。

    而且编码器还可以与其他系统结合使用。例如如果客户拥有一个基于IP的建筑管理系统,工厂系统或物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与这些系统结合起来使用。客户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界面监控建筑物的各个地方,可以使用智能视频,如移动探测,来了解何时关灯等操作。这也可以把功能和所属部门融合起来,有助于客户实现组织效率。

    全部替换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节约成本。在保护投资和用编码器弥补技术不足方面有着明显的财政意义。新的数字网络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远程访问监控图像。用户可以远程操控摄像头,画面质量被改善了,而且图像更易于保存,管理和检索。

    考虑到monitor监控摄像头的平均使用寿命是五到七年。一些经营者已经大量投资同轴电缆的安装以及没有以太网架构的室内铺设。编码器可以立刻带来投资回报率以避免安装新网络的需求。

    需要权衡的因素
    你的操作受制于一系列其他条件。需要进行多项评估。现有的DVR是否支持IP摄像头?现有DVR支持哪个IP摄像头制造商?如果不支持,可否选择NVR?是否应该使用IP视频管理软件?

    数字格式的图像传输和模拟信号的图像传输之间的不同在于前者不会因距离而受到影响。所以使用编码器来转换模拟信号图像可以确保图像质量。不过,你或许要评估一下长距离模拟电缆的影响。当然,模拟信号摄像头并非总是不可替代。如果模拟信号摄像头已到使用寿命终结时,可以更换具有更高分辨率额摄像头来获取更好的画面。百万像素的摄像头会增加系统的存储负担,因为它会产生较大的文件。

    将模拟信号的画面变成数字信号也会影响客户的带宽;这样你就要评估其对网络的影响。或许你需要一个单独的视频管理系统来记录和接入所有摄像头。IP视频管理软件仅支持IP视频流,因此你需要购买编码器将模拟视频流转换为IP视频管理软件能够处理的IP视频。

    最后,编码器使我们享受IP摄像头好处的同时又免去了安装和重新布线的烦恼。它们创建用较少的成本和时间创造了与IP网络同效的图像。这个小小的信号转换盒实现了视频的快捷访问且改善了画面质量。短期内,这些设备易于管理,也减少了长期成本压力。目前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浅谈网络综合布线中线缆的选择

    一、线缆的选择
    1、线缆的选择应根据系统的要求、技术性能、投资概算等综合地进行考虑。在布线系统中应首先确定使用的线缆类别和布线组成结构(屏蔽线缆、非屏线电缆、光缆,还是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使用)。

    2、要结合布线系统的应用需求来考虑线缆类别的选择。超五类系统可以支持千兆以太网的运行,而且不同厂商的超五类系统之间可以互用,六类价格较之超五类昂贵,但其带宽却扩大25%,传输速率有明显的增加,六类系统是专用的,各个厂商的元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指标,不同厂商的元件互通的可能性很小,元件的指标仍在研究之中;使用六类线缆应选择相同等级和商家生产的接插器件,因为六类是专用件,各厂家的产品尚不能互通。

    3、屏蔽与非屏蔽线缆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电磁干扰的情况,干扰场强低于3V/m时,一般不考虑防护措施,干扰信号超过标准量时可选择屏蔽线缆。屏蔽线缆的价格是非屏蔽线缆的1.2~1.6倍。因此,屏蔽线缆适用于电磁干扰严重区域和对保密性要求高的场所。

    4、同时,布线系统要既考虑到目前的需求,又要适当兼顾今后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就像建筑物的基础一样,布线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决定了其一旦建成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变动,因而布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即15至25年。

    二、当前用户的主要选购方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考虑发展,很可能在布线系统完工的时候,其产品和性能已经落后于使用者的需求了。那是不是选用超前的产品就一定正确呢?并非一定是这样。过于超前不但加大了投资,而且有可能与需求脱节,浪费资源。另外,比如网络产品的性能、接入线路的带宽、办公设备等外部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产品性能的发挥,不综合地考虑环境条件而片面追求产品先进性,也会落入产品选购的误区。根据前面对用户需求和选用原则的分析,当前用户及其对布线产品的选购方案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高端用户

    他们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和传输速度要求很高,对产品和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重视,资金雄厚,以媒体、体育场馆、交通及医院等单位为代表。其布线系统多采用六类或更高的系统,有特殊需求的还考虑采用光纤。例如媒体建筑内音/视频传输,其信息流的频率与场强的要求较高,且存在的无线电干扰源较多,为了避免传输线路信号之间和电子设备的干扰,多采用屏蔽和光纤布线系统。

    对于涉及到机电设备电磁干扰的问题时,缆线也应考虑其屏蔽性。医院最重要的是考虑线缆对传输带宽的需求和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由于医院所占用的面积较大,建筑物较多,功能要求复杂,要把它考虑成一个多功能的建筑群体,按照建筑物之间缆线布放要求设计,为了满足诸多条件的需求,采用屏蔽线+光纤布线系统更为合适。

    二是中级用户

    主要处理综合的数据、声音或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规模,但对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不高,以中档写字楼、工厂、学校和智能小区为代表。这类建筑一般在布线时以光纤为主干,水平布线采用超五类铜缆(或者六类),语音线路多采用三类大对数铜缆。例如学校建筑内的综合布线是一个建筑群的整体布线,更多的要考虑到网络主干光纤的建设。另外学校的功能比较多,有教学楼、实验基地、公用的报告厅、图书馆、科学馆以及学生宿舍等,但是对网络的整体需求相对不是太高,所以大部分的水平系统都会选择超五类线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个别的场所也会考虑到其需求,水平采用六类线缆,如科学馆等。

    三是普通用户

    主要是以能实现信息传输为基本需求,如普通住宅。住宅建筑的综合布线有两个特点:

    1.采用家居综合布线箱完成配线功能,但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处理(如交换、存储、处理、传输);

    2.把配线管理与和对信息的处理都做在一起,实际上应该叫做“家庭信息配线设备”,既有配线功能,又有对电话、网络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对家庭的三表抄送、紧急呼救等家庭智能化控制信息的转换与传递等。一般采用纯铜缆布线,讲究物美价廉。

大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选购技巧

    对于企业级应用来说,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往往不是以企业人数定规模大小,而是以需要视频监控的区域以及视频监控对象为构建基础的。对于连锁企业、工厂、仓库等范围较大的企业来说,他们所需要监控的区域往往面积较大,也就是需要构建较为大型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通常来说,这种较为大型的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分散式分布集中监控管理。由于监控点较多,如果系统构架不合理,很极容易造成网络壅塞;如果不同用户通过不同上网方式、不同地点访问图像,同一时间访问图像人员较多则极易影响图像速度和质量;因此,在这种较为大型的监控系统选购中,我们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型网络集中监控系统一般分为多个站点,网络成多级分布式管理,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及控制;
    2、在前端每一个站点架构一台视频服务器。每个站点既是大型集中监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可以独立控制本区的所有监控情况。
    3、对整个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用户认证、管理、前端设备管理等,对于登录用户较多、频繁的监控点,可用相应的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转发并进行带宽调节,用组播的方式进行访问。
    4、本地和监控中心均可录像,录像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使用有效的检索机制,方便检索查找。
    5、解决跨网络访问图像,没有固定IP地址的问题。
    6、解决通过不同上网方式、不同地点访问图像的问题。
    7、解决多人访问图像而影响图像速度和质量造成网络壅塞的问题。
    8、解决管理机构复杂,多人多层次权限控制的问题。
    9、解决对于分散的监控点想集中管理的问题。
    10、支持web图像浏览的方式,完善网络功能,使得图像既可通过局域网传输,也可通过ADSL进行传输,网络用户可以观看或回放图像;并且可以远端控制云台。

    在这种大型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中,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摄像头+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方式进行架构,在总部配备一台服务器,安装网络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构建网络视频监控管理服务器,同时在网络视频监控管理服务器上配备相应容量与数量的磁盘,以满足录像存储周期的要求。

    视频数据通过编码器转化为IP数据包,然后穿过网络到达监控中心,然后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将数据进行分发,一路上传至显示终端,一路到达存储设备,进行长期保存。另外管理服务器进行前端设备的系统设置和维护,Web服务器可提供客户端基于PC的B/S或C/S架构的浏览或管理。

数据中心布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近几年,作为数据中心是数据通讯及业务应用的核心地位,已经越来越多的金融、保险、证券及互联网等大型企业的重视,国内已经投入了大量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部分弱电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施工大楼布线直接转型为数据中心布线,而对于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施工中部分细节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部分弱电系统集成商在施工中容易疏忽这些细节,从而导致性能不良或对后续维护不方便,本文就从这方面谈谈数据中心施工中需要关注的几个环节。

    1、疏忽环节之灰尘
    经过笔者多年的经验发现,在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工程中,许多施工人员在安装光纤跳线时,往往容易会把光纤模块盒(一般内含MPO-LC的扇出跳线)LC端的防尘帽先拿掉,不顾正确的施工安装顺序,这样只为了方便操作安装,却忽略了光纤接头易受灰尘侵扰的情况,而一般的施工安装环境总是不令人满意的,因此很有可能到光纤测试阶段,光纤衰减往往会较大,其实出现光纤衰减较大大多是灰尘的问题,只要把灰尘擦干净就会没问题,而最容易受灰尘影响的是MPO-LC光纤模块盒,因为它一般包括2个MPO/MTP光纤接头和24个LC光纤接头,数量越多,相对来说沾上灰尘的几率也越大。其实,说起清除灰尘最有效和快捷的方法是用高压气枪吹干净光纤接头上的灰尘,但对于施工现场的条件,也是不大可能实现的。罗森伯格公司有研发特有的灰尘清除擦拭工具后,可以不用打开模块盒,直接透过适配器进入内部清洁光纤端面,灰尘即可消除,光纤衰减测试值也装变为正常测试值。

    除了上述由于施工过程不规范导致的灰尘影响外,还有一种方式也往往导致衰减变大的原因,而且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测试环节。当测试跳线连接续测试过程中,测试光跳线的端面容易出现脏污,端面出现脏污的测试跳线容易污染到被测光纤连接器的端面,从而导致衰减大幅提高。对于此部分,笔者根据经验建议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在测试过程,需要将测试跳线的端面每隔测试3个端面需要在无尘纸上清洁测试跳线的端面,以免影响被测跳线导致测试不合格。

    2、疏忽环节之标签
    数据中心中综合布线的标识系统是相当有必要的,一个相当规模等级的数据中心中,有着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线缆和光缆穿梭在机架和机柜之间,还有数量繁多的跳线、配线架,因此必须精准地记录标识每根线缆、每根跳线、每个配线架及每个机柜/机架。其实,针对跳线、配线架和机柜/机架做的标识还是比较好做的,笔者发现,在标识上容易疏忽的是针对在桥架中每段线缆,一般的施工方法是把线缆整理好并绑扎好,也就完成了,基本上没有对每段线缆做详细的标识,最多是在线缆的两端各做一下标识,但是中间部分的线缆没有做好标识,这样对后续的维护和管理会留下隐患,比较好的做法是按照线缆每隔3—6米的距离在线缆上做好标识,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时识别,以防止弄错。毕竟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数据中心扩容与升级是今后的必然,因此做好线缆中间的标识尤为重要。

    3、疏忽环节之跳线
    数据中心中的桥架基本上都是开放式桥架,因此集成商对光缆和铜缆在开放式环境下,为了顺利通过验收,在整理光缆和铜缆时,往往是整理得非常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但是相对于在机柜中比较隐蔽的光跳线和铜跳线,施工人员在最终插跳线到机柜中的网络设备上之前,就会马虎的对待,一般都会随意地丢在机柜内或机柜上任其自然,由于在一个机柜内或机柜上施工不光需要放跳线,还需要端接配线架、绑线、贴标签、理线等,施工人员很容易会没看到机柜内或机柜上还有跳线,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跳线,这样往往在性能测试时,很容易失败,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多余的跳线绑在开放式桥架上,待到需要放跳线时再及时地放入机柜内。

    总结:
    作为一个良好的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施工,不仅仅需要把光缆和铜缆布放到位连接到位就可以了。要保证每个通道的良好性能与后续的可维护性,必须对标识管理环节、正确的施工安装顺序、跳线整理环节、预防与清理光纤链路灰尘等环节加以重视,才能让整个系统发挥出应有性能与作用,才能支撑企业数据中心业务长期的可靠的应用。

室内装修对基础布线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在大楼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楼宇综合布线的基础布线部分总是先于建筑物的室内装修部分完工,这是因为基础布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进行“飞檐走壁”,这种“大刀阔斧”的施工方式决定了基础布线必须先于室内装修完成。

    然而室内装修过程中带来的往往是尘土飞扬,可以看到布线产品都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完工的基础布线、尤其是各级机房的基础布线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何才能保持“毫发无损”呢?这个问题相当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系统集成商以及最终用户。

    在设备间(MDF)和楼层管理间(IDF),使用的主要是配线架产品。室内装修时,如果RJ45模块端口没有任何防护,则将会成为污染的重灾区,而传统的铜配线架往往都没有保护。由于铜缆连接器的特殊结构,使用与光缆耦合器类似在模块上增加防尘盖并不理想,这是因为铜缆是通过一个模块上相互隔离的8个金属触针进行连接,模块上间隙的栏栅式防尘结构反而会成为积聚灰尘的“罪魁祸首”(清理及其困难,最后都被转移到模块的金属触针上),最终造成模块金属触针上的镀金层被腐蚀,导致接触电阻大大增加,进而影响模块的使用寿命,最关键的是这一缺陷在短期内难以发现。

    传统配线架往往对于上述问题无能为力,如果将配线架结构设计成与面板类似带有推拉式自动回复式的防尘结构,这样在室内装修过程中不就可以保护安装在其内的模块金属触针吗?这就是罗森伯格PegusasTM防尘式配线架设计的初衷,但经过研究后发现,在仅仅不足1HU高度空间上实现推拉式自复位防尘盖结构并非容易的事,在亚太研发团队与德国总部的集体智慧下,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获得了相关技术专利。

    罗森伯格PegusasTM防尘式配线架,在1HU空间内实现了24个端口相互独立的推拉式防尘结构,完美的解决了对模块金属触针的保护。同样的空间内还增加了弧形透明翻转式标签盖,标签可以通过翻转配线架上面的透明标签盖,进行方便、灵活的安放、取出。弧形标签盖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通过这种巧妙的设计还增加了标签的视觉范围。这种标签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粘贴式、竖插式标签具有明显的优势,除前面提到的优点外,这款配线架的防尘等级达到了IP65以上,配线架的标签不会因为室内装修时的尘土及水汽出现脱落、翘边、字迹模糊等缺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款产品真正实现了配线架本身的彩色化管理、令冰冷的机房管理变得更加清晰,而不必通过配置彩色模块和跳线的方式来实现,极大地改善了项目的施工难度、节省了项目成本。

    对于室内装修来说,灰尘损坏的不仅仅是模块的RJ连接端,对它的IDC端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传统模块在保护本身IDC端子方面,基本都采用了增加防尘盖的方式加以解决(防尘盖在压接完成后盖上),对压接完成后剪断的电缆端头(铜直接裸露)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罗森伯格PegusasTM模块在提供方便的免工具安装时,压接旋转盖即可自动转变为防尘盖、提供360度全方位的防尘效果,其防尘等级同样达到IP65以上。

    因此,要消除室内装修对基础布线的潜在损坏,不仅仅是某个产品考虑防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对整个系列的产品进行设计,确保模块的各个面都有防尘保护结构,而且所有的保护结构必须要真正达到防尘的目的(如IP65等级),罗森伯格PegusasTM系列产品已经可以完美的做到了。作为一个布线行业的专业厂家没有可能去改变行业的整体项目施工安排程序,而我们能做的是通过精良人性化的产品方案使合作伙伴与用户在安装使用产品的时候更省心更可靠,这也是罗森伯格不断追求的方向。

[浅议]智能家居系统样板房构建

    公共区域的外观设计采用统一的面板颜色。该智能家居系统充分体现了艺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产品外观工艺精美,外观颜色、材质和形状多种多样,与室内豪华高贵的装饰完美结合;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喜好。

    环境温度控制方面
    在各功能房和走廊区域安装二氧化碳探测器,自动开启和关闭新风系统,控制空气质量,中央空调的联动控制可随时进行温度调节,并可集中到场景中进行一键操作。系统开启运行后会按照夏天和冬天不同模式,每一天每一个房间不同温度曲线进行自动控制;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水、电、气用量的实时监测,减少高能耗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使用成本;花园安装有温度探测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早上8∶00和下午18∶00探测到连续4小时温度超过30度且未下雨,系统自动进行浇水。

    可视对讲系统的应用上,该别墅样板房的两个入口分别安装了一台彩色带夜间红外补光功能的别墅小门口机,地下室家庭厅配置一台5.6’彩色智能终端分机、首层客厅和主卧室各配置了一台10’触摸智能终端分机,地下层佣人房配置有一台2.5’彩色智能小分机,分机之间可进行呼叫和对讲;门口主机呼叫时,所有分机自动亮屏显示访客图像并响铃,一台接听后其他分机自动关闭,可以接听通话并开锁,通话保密;按下静音免打扰功能键,可防止晚上打扰,访客呼叫后终端会自动亮屏显示图像但没有铃声,灯图示按钮可开启指定庭院灯;分机也可以控制设定区域内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背景音乐扬声器进行广播等等。

    也可与监控系统联动,作为监视器循环监视所有摄像头的图像。室内分机也具有防区撤布防功能,客厅配备有8防区报警模块,在各功能房中窗户安装有红外幕帘,入口走廊、楼梯、露台安装有人体红外感应器,并安装有烟感、瓦斯以及紧急报警按钮,用户通过密码或刷卡进行撤布防;报警信号触发后可联动智能家居系统,打开灯光和背景音乐发出声音等方式进行报警提示,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可视对讲系统传递到物业中心;在入口走廊、一楼楼梯、车库以及庭院安装有夜视功能监控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录像和存储,监控图像可以通过室内分机进行查看。

    通过手机或连入因特网的电脑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进入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包括实现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实时视频监视等功能。 该智能家居系统以创造优质、舒适、安全、便利、节能、环保的居住生活环境空间为目标。

    外观设计
    公共区域的外观设计采用统一的面板颜色。该智能家居系统充分体现了艺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产品外观工艺精美,外观颜色、材质和形状多种多样,与室内豪华高贵的装饰完美结合;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喜好,不同的卧室采用不用颜色和材质的产品外观,使其不仅是实用的智能管家,更是生活中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在产品安装的细节方面,也充分考虑家具摆设和墙体整体装饰的效果,如一楼入口走廊,考虑走廊两侧的空间和墙面大篇幅的装饰,没有安装任何控制器,只在天花吊顶安装有人体感应器进行控制,并在大门的内侧隐蔽处安装有一个场景控制器,方便离家模式总控,另设置有居家模式、省电模式和欢迎模式;在主卧室的床头控制方面,考虑主卧室床比较大,床头靠背比较宽,躺在床上无法触及背后墙面,且床头柜上安放有台灯,若控制器在墙上很容易碰触台灯,因而选择桌面支架安装方式,既简单方便,又美观大方。

    该样板房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将多个系统的复杂控制变成一个整体的简单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不同风格和工艺精美的控制器如同装饰,与别墅整体风格融为一体,诠释着样板房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豪华高贵的气质。完善实用的功能、精美个性的外观、体贴至微的细节设计,每一处都体现着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蓝图的勾画。

阐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守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心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由两部门组成:读/写单元和电子收发器。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电磁脉冲,收发器接收这些脉冲并发送已存储的信息到阅读器作为响应。实际上,这就是对存储器的数据进行非接触读、写或删除处理。

    从技术上来说,“智能标签”包含了包括具有RFID射频部门和一个超薄天线环路的RFID芯片的RFID电路,这个天线与一个塑料薄片一起嵌入到标签内。通常,在这个标签上还粘一个纸标签,在纸标签上可以清楚地印上一些重要信息。当前的智能标签一般为信用卡大小,对于小的货物还有4.5×4.5cm尺寸的标签,也有CD和DVD上用的直径为4.7厘米的圆形标签。

    与像条形码或磁条等其他ID技术比拟较而言,收发器技术的上风在于阅读器和收发器之间的无线链接:读/写单元不需与收发器之间的可视接触,因此可以完全集成到产品里面。这意味着收发器适合于恶劣的环境,收发器对湿润、肮脏和机械影响不敏感。因此,收发器系统具有非常高的读可靠性、快速数据获取,最后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省劳力和纸张。